《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三十四發~~~「湯圓」

內包芝麻或花生甜餡的麻糬,另外也有包肉的鹹湯圓。
很多台灣人自己也不清楚元宵跟湯圓有什麼不同,加上元宵不易購買,因此形成當地元宵與冬至一年吃兩次湯圓的情況。
※向日本朋友介紹的話,可以說這是水煮大福。

8 19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三十三發~~~「皮蛋豆腐」

當地人一定會配上蔥花與柴魚。台灣人最愛的料理方式就是把健康和不健康的食材混搭均衡攝取,明明兩樣都算是沒什麼味道的食材,但攪和在一起配上醬油膏就是會莫名的一直吃下去…

10 22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三十二發~~~「麻油雞佛」

雞佛就是雞睪丸,在當地被當成是滋陰壯陽食材,通常是男性比較不敢吃。或許是因為對男生而言,含進嘴裡跟咬破的當下心裡都有種複雜的感覺和莫名的心理壓力。

※雞佛貴的原因據說是因為肉雞場的公雞都未性成熟無法取睪丸。

4 11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三十一發~~~「魚丸湯」

相較於西方人「Soup」一定是濃稠的膏狀,東方人的「湯」大多都是偏向水狀。
當地習慣將魚漿類製品做成丸狀,放入灑了芹菜的鹹水中做為湯品,單純品嘗魚丸的口感與鮮甜。
魚丸、貢丸、福州丸在台灣小吃中都十分常見。

2 9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三十發~~~「土魠魚羹」

炸土魠魚塊配上蛋花筍絲的羹湯。台灣的羹類小吃幾乎都是由太白粉水勾芡而成,因此在拿掉主食材後喝起來都一樣~~
拿掉土魠魚改放蝦仁就變蝦仁羹、改放蟹肉就變螃蟹羹,改放花枝就變花枝羹,全部都放進去就是綜合羹。

8 14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二十九發~~~「大腸包小腸」

原名是糯米腸包香腸,很多料理名稱台灣人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怎麼變成這樣,不需要深究。
最好吃的口味依舊是蔥蒜或九層塔,台中逢甲夜市有店家將各式雜料夾得比香腸本身還多,也是有其愛好者。

8 20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二十八發~~~「香腸」

台灣Sausage,是以甜味的豬絞碎肉顆粒灌入豬腸為主,屬於庶民食材,常見於街頭攤販與夜市。但常見不常吃,主要還是逢年過節才會食用~~當地人烤肉必備!

5 14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二十七發~~~「燙青菜」

庶民小吃店必備餐點。通常是大陸妹、地瓜葉、空心菜三種選擇,麻油雞店只有燙高麗菜。
許多店家會在青菜上淋肉燥醬汁,吃燙青菜就知道該店滷肉飯好不好吃。

2 10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二十六發~~~雖然字一樣但卻是完全不同的食物,特別是橫寫的時候更容易搞混。

但兩者出沒地點不同,粉腸在一般庶民小吃店常見,是豬小腸包含其消化物。腸粉則是在港式飲茶店才會有,包蝦仁常見,老饕會點包油條的。

10 18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二十五發~~~「紅燒鰻」

小時候看到紅燒鰻罐頭心裡總會想「為什麼蒲燒鰻那麼好吃,紅燒鰻味道就差這麼多?」長大後才知道根本就是不同種類的魚~~
紅燒鰻用的是海鰻,蒲燒鰻使用的才是要去河口捕撈幼苗,光是幼苗就賣很貴的白鰻。欺騙我的感情!!!

6 15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二十四發~~~「餛飩皮炸年糕」

年節過後處理吃不完的年糕的方法(也有裹粉炸的,但口感不如用餛飩皮包)。在資源匱乏的時代,這算是很好吃的年節甜品了!
※難免會有破或漏餡,造成年糕沾黏在鍋子或碗盤上,不好清洗是最大麻煩。

7 16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二十發~~~「烏魚子」

台灣人農曆年最高檔年菜!一定要配蒜苗切片與白蘿蔔片,特徵是會黏住牙齒,讓你享受用舌頭一直摳那極上的美味與酸味。
※料理方式複雜細膩,一不小心就會失敗而使烏魚子風味盡失,建議購買後請當地人處理。

9 21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十九發~~~「佛跳牆」

佛跳牆,人稱痛風三寶之一,以前是年菜,現在已經演變成只有婚宴場合才吃得到的菜餚。至於裡面會放什麼,沒吃永遠不知道。如果挖來翻去只有芋頭、栗子,很硬的乾香菇跟很柴的豬肉就會很失望。

3 9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十八發~~~「涮涮鍋」

涮涮鍋與日本しゃぶしゃぶ已經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是現今台灣庶民個人火鍋料理的首選,愛怎麼煮就怎麼煮。一分錢一分貨,花大錢也有可能吃爛貨。

※當地人習慣使用沙茶醬和蔥蒜做為沾醬基底

9 15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十七發~~~「豬血糕」

豬血糕(米血)是一種黏稠的米食,吃的時候有殘渣感屬於正常能量釋放。如同蘿蔔糕是吃醬油膏,夜市賣的豬血糕主要也是用來感受醬油混花生粉與香菜的滋味。

6 12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十六發~~~蘿蔔糕

當地早餐店必備食物之一,請忽略蘿蔔一詞,它就只是米製的白色糕物,讓您享受醬油膏的味道用的。
※港式飲茶或飯店會有高檔貨

12 24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十五發~~~特別給日本遊客的說明:
「鍋貼」=台灣餃子
「水餃」不泡在水裡(吃的時候一定要沾蒜頭醬油)

※鍋貼、煎餃、水餃、餛飩、抄手、燒賣、小籠湯包有什麼不同?
~~其實一樣都是麵皮包著豬肉餡,只是作法不同就換了名稱。

12 17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十四發~~~「永和豆漿」

原本是早餐,現已演變為當地人的宵夜。台灣沒有智慧財產權的案例之一,永和豆漿已經等於是豆漿的代名詞。如果豆漿喝到噁噁的豆皮、底部有豆渣都屬正常現象,小籠包、鍋貼不好吃都是正常現象。

15 30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十三發~~~「當歸土虱」

台灣暗黑料理之一,為什麼這麼大塊的魚肉會這麼便宜?無論看到食材來源或是看到處理過程都會造成心理創傷,有些事不要知道比較好。
※強烈中藥味,不宜多吃,吃完嘴巴跟手指黏住都是正常現象。

5 13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十二發~~~「藥燉排骨」

從名稱就能知道跟中藥有關,特別注意事項:
※討厭肉桂味的可以直接跳過。
※這是一道使用豬排骨切剩的支骨廢物利用而發展出的料理,因此幾乎沒肉,吃完等於沒吃!只是啃骨喝湯讓台灣人滿足對中藥材的癮頭而已。

12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