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
顾麟士在怡园首开晚清苏州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书画家社团组织——怡园画社,并继吴大澂之后担任第二任社长。怡园画社云集吴俊卿、陆恢、金心兰、任预等画坛名家,顾麟士与同道们在怡园诗酒唱和、鉴赏书画、探讨艺术,为发扬光大吴门画派、造就一代书画艺术家作出了贡献
(顾麟士 国画 10)
顾麟士的“朋友圈”以文人墨客、书画同道为主,其中苏州籍或侨居苏州的人士居多,如沈修、陆恢、费念慈、吴昌硕,当然也有外地的,如冒广生、傅增湘、庞元济、刘世珩等。他们之间既有诗词唱和的文字之交,又有求书求画的风雅之道,因顾麟士以画名世,故向其求画者不计其数
(顾麟士 国画 9)
1930年5月17日因患中风疾病寿终于朱家园寓所,享年六十 又六。苏州名士郑逸梅曾挽之以诗。云:“当代丹青手,无心不遗,高风梅福隐,绝学虎头痴。文苑有千古。鸡林重一时,耕烟骖勒者,先后是我师。”
(顾麟士 国画 6)
邹一桂的花鸟作品既有恽寿平的秀逸华美,又有他自己的雅致清丽。在乾隆年间,邹一桂的作品很受皇帝的喜爱。乾隆皇帝还曾经和邹一桂合作了一件作品,由乾隆题诗,邹一桂画花卉,完成一卷《百花图》。邹一桂的作品在没骨的基础上,加入了线条的运用,形成了他自己的艺术风格。
(邹一桂 国画 6)
邹一桂出生在官宦人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很喜欢书画艺术。邹一桂从小就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邹一桂成年后,娶了恽寿平的女儿。有了这层翁婿关系,邹一桂更是如鱼得水,跟着恽寿平悉心学习绘画技法,深得恽寿平的真传。
(邹一桂 国画 5)
在绘画理论上,他认为要画出好的作品,画家首先必须对绘画的对象有深入的了解。他亲自培植了百余种花卉,好细观察它们的神态特征,获得真切的感性认识,因而使笔下花卉形神俱备。
(邹一桂 国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