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
李方膺(1695-1755)字虯仲,號晴江,別號秋池、白衣山人,又號借園主人,還有一方印章曰“木頭老李”,乳名角龍。「揚州八怪」之一,在“揚州八怪”中與揚州關系最淺,以畫謀生的時間和享年也是最短的。 江蘇南通人,善畫梅、蘭、竹、菊,尤以畫梅著稱。李方膺愛梅成癖,愛得如癡如醉。
羅聘(1733-1799)清代畫家。字遯夫,號兩峰,又號花之寺僧、衣雲、別號花之寺、金牛山人、洲漁父、師蓮老人。祖籍安徽歙縣,後移居江蘇甘泉。揚州八怪之一。
出身於詩禮之家,幼年喪父,家道中落,後跟隨金農學畫,工於人物、佛像、山水畫,專為富豪之家畫像。乾隆四十四年羅聘到南京賣畫,認識袁枚。
晚病痹,用左手揮灑,筆愈蒼辣,因鐫"丁巳殘人"、"尚左生"二印。著有《南阜詩鈔》、《硯史》。卒年六十六。自撰生壙志。
高鳳翰天資聰穎,童年時代就從家中藏書中學到不少東西。後來受當地名儒李世錫的指教,奠定了國學基礎,對其後來在藝術方面的造就有很大的幫助。
黃慎(1687-約1772)初名盛,字恭壽、恭懋,號癭瓢子,東海布衣等,福建寧化人,清代畫家。為揚州八怪之一。代表作品有《商山四皓圖》、《漱石捧硯圖》、《伏生授經圖》、《東坡玩硯圖》、《醉眠圖》等。
少年喪父,家貧,事母至孝,學畫為業,人物畫風頗有上官周的影子,後以賣畫為生。
薛林興,1951年生於山東青島,1982年畢業於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薛林興先生的仕女畫作品具有筆墨和造型的統一,還有神韻和人體的有機結合。神韻的概念,毫無疑問是中國傳統美學中一個重要的詞彙,韻味不僅表現在人體,還表現在山水和花鳥畫中,所以神韻是中國畫的靈魂,他能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