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明軒さんのプロフィール画像

葉 明軒さんのイラストまとめ


『仙術士 李白』台湾漫画家 comic-walker.com/contents/detai…
facebook.com/gotobuddhaland

フォロー数:78 フォロワー数:2301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四十六發~~~「臭豆腐」

戳洞、灌醬,塞菜。現在常見的臭豆腐都是炸臭豆腐,炸臭豆腐味道不重而且其實是在吃不辣泡菜,老外也能接受。味道較重的滷臭豆腐,外國人會生物本能的自動避開。

10 19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四十五發~~~「雞爪凍」

跟臭豆腐相比,這才是真正會嚇死阿兜仔的東西!去除心理障礙的話其實跟滷牛筋一樣充滿膠質,美味可口。
目前在當地夜市有販售去骨雞腳凍,外觀比較不可怕。但由於染過色,且無法判定在常溫中已經擺放了多久,不建議食用。

5 15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四十四發~~~「鹹水雞」

跟鹹酥雞一樣都是屬於庶民外帶美食,不是買了之後有座位能坐下來吃的,所以會使用塑膠袋裝。
竹籤最容易戳到手的小吃第一名、咬到牙齦痛第一名,就算點半隻雞感覺也沒吃到什麼肉,最後都剩一堆筍乾。

12 25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四十一發~~~「刈包」或「割包」

所謂的台灣漢堡,將滷肉、酸菜、香菜及花生粉包在饅頭皮中。都是瘦肉就叫赤肉割包、肥肉較多就叫控肉割包,半肥半瘦就叫綜合割包。
在台北公館有店家甚至更細分為肥肉、瘦肉、綜合、綜合偏瘦、綜合偏肥,綜合偏瘦略…

4 12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三十七發~~~「蚵嗲」

台語叫「叩仔嗲」,也有叫「炸粿」,台灣特有小吃。
將韭菜與蚵仔鋪在幾乎是一片平板的鐵杓上再淋上麵糊下去炸,是庶民的壯陽食品。盛行於沿海一帶無論是城市或鄉間,沒吃過蚵嗲不算真的體驗過台灣民情。

5 12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三十六發~~~「蚵仔煎」
加了小白菜與蚵仔的煎麵糊,各大夜市都吃得到。蚵仔煎的生命在於濃稠鹹甜的獨特醬料,通常會調成一種奇怪的粉紅色。不加醬的話,蚵仔不好不新鮮會很容易被吃出來。
※蚵仔換成蝦仁就變蝦仁煎,如果蚵仔煎不要蚵仔吃起來就像蛋餅。

3 13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三十五發~~~「小湯圓」

小朋友一定會把紅色的留到最後才吃,喜宴必備甜品,也會用炸的。
原本冬至湯圓指的就是這種湯圓,但現在有的店家寫"湯圓"是賣包餡湯圓、有的寫"湯圓"是指小湯圓,就算是當地人如果沒向店家詢問也會發生混淆買錯的情形。

3 11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三十四發~~~「湯圓」

內包芝麻或花生甜餡的麻糬,另外也有包肉的鹹湯圓。
很多台灣人自己也不清楚元宵跟湯圓有什麼不同,加上元宵不易購買,因此形成當地元宵與冬至一年吃兩次湯圓的情況。
※向日本朋友介紹的話,可以說這是水煮大福。

8 19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三十三發~~~「皮蛋豆腐」

當地人一定會配上蔥花與柴魚。台灣人最愛的料理方式就是把健康和不健康的食材混搭均衡攝取,明明兩樣都算是沒什麼味道的食材,但攪和在一起配上醬油膏就是會莫名的一直吃下去…

10 22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三十一發~~~「魚丸湯」

相較於西方人「Soup」一定是濃稠的膏狀,東方人的「湯」大多都是偏向水狀。
當地習慣將魚漿類製品做成丸狀,放入灑了芹菜的鹹水中做為湯品,單純品嘗魚丸的口感與鮮甜。
魚丸、貢丸、福州丸在台灣小吃中都十分常見。

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