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八十發~~~「筒仔米糕」
有的會佐香菜、有的佐肉鬆、佐甜辣醬…有的都佐。
主材料是糯米、香菇、滷肉,所以也可以說沒用竹葉包的肉粽就是筒仔米糕;或者反過來說筒仔米糕用竹葉包起來就叫肉粽,用竹筒裝起來就叫竹筒飯,吃起來都一樣。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七十九發~~~「蓮霧」
原產於馬來半島,名稱是音譯而來,與蓮跟霧都沒有關係。
特徵是果肉脆、水份多、最內側呈海綿狀。台灣黑珍珠、黑金鋼、黑鑽石品種的蓮霧色澤深、甜度高,來台灣旅遊可別錯過!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七十五發~~~「臭臭鍋」
結合沙茶的湯頭與臭豆腐的味道,一種店員用夾子夾著危險的容器、使用危險的酒精膏加熱…同時滿足吃小火鍋跟鴨血臭豆腐,卻又兩者都沒被滿足到的綜合產物。
有的店家會提供白飯吃到飽,讓庶民能填飽肚子使用。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七十四發~~~「鳳梨酥」
時至今日,大家都知道鳳梨酥裡面的內餡是冬瓜而不是鳳梨,主因是因為冬瓜成本比鳳梨低。
後來才有業者推出了鳳梨內餡的鳳梨酥,但真的鳳梨反而因為酸度高、纖維粗,口感不如冬瓜,當地人還是比較習慣以前冬瓜製做的鳳梨酥。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七十三發~~~「鐵路便當」
鐵路便當在台灣已有數十年歷史,直到今日,台鐵的排骨便當依舊是公認最好吃的鐵路便當!
而且只要買60元的就夠了,滷排骨與酸菜、豆皮的搭配恰到好處!超過60元以上價位的便當反而因為料多味雜而掩蓋了排骨的美味。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七十一發~~~「潤餅和春捲」
沒炸的叫潤餅、炸過的叫春捲,當地人也沒什麼人知道清明節要吃潤餅的原因,但到了清明節卻都會包潤餅(有的是吃春捲)。內容物有豆干、花生粉、芹菜、紅蘿蔔,以及又是台灣人最愛的大量豆芽菜。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六十八發~~~「鐵蛋」
如果說東山鴨頭是濃縮的滷味,那鐵蛋就是濃縮的茶葉蛋。由於為了方便保存而真空壓縮,現在吃不到還是圓形的鐵蛋了,不過超商就能買到。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六十七發~~~「蔥抓餅」
台灣巷口路邊攤車常見的C級美食,讓放學下班的學生上班族能簡單墊胃的東西。
蔥抓餅的「抓」是將加了蔥的麵皮煎熟後,再用鏟子把餅戳爛,讓它比較好入口,不然因為只有澱粉跟油,有時候怪難吞的。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六十二發~~~「涼圓」
日本最接近的應該就是葛桜(くずざくら),關西叫葛まんじゅう。
但台灣賣涼圓的永遠都是夜市或巷口的小攤車,與紅豆餅和菜燕麻糬一樣,永世不得翻身。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六十一發~~~「車輪餅」
可以說是有包餡的雞蛋糕,但由來據說是日本的今川燒或大判燒。
同樣的麵皮、同樣的紅豆餡,造型不同~~鯛魚燒能賣到60元,但車輪餅賣12元就被嫌貴。在當地是一個很弔詭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