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一百八十一發~~~「高麗菜」

高麗菜絕對是台灣最常見蔬菜類的第一名!
名稱由來與高麗沒有任何關係,原本是種沒味道又久煮都不爛的結球甘藍,但台灣種的高麗菜卻是脆嫩鮮甜!因此成為當地人家常餐桌上最常見的菜色。

2 18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一百八十發~~~「芋仔冰」

芋仔冰算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冰品了!
芋冰與芋圓都誕生於台灣,當地人將這種淡紫色的芋頭蒸熟後混合牛奶、砂糖、太白粉,和水攪拌後冷凍,直到今日,芋冰依然廣受在地人歡迎。

10 69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一百七十六發~~~「燒仙草」

是台灣在地獨創美食!配料有芋圓、蜜花豆、粉角(或稱脆圓)、或綠豆紅豆湯圓……等等,以及附上一包花生(原因不明)。
來台灣夜市觀光,請務必品嘗看看~~它會成為你冬天最想喝的東西!

9 67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一百七十五發~~~「羊肉爐」

在台灣冬令進補除了薑母鴨之外,最知名的藥膳鍋就是羊肉爐了。使用帶皮帶骨羊肉塊的羊肉爐也與薑母鴨和藥燉排骨一樣,會沾豆瓣醬及豆腐乳食用,風味絕佳!

7 20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一百七十三發~~~「糖廠冰棒」

早期台灣各地都有製糖工廠,到現在糖廠的冰棒依然極受歡迎。無論是清冰、鳳梨、芋頭、花生、牛奶紅豆、或是糯米(紹興米糕)口味……都非常好吃!
※台灣特有的糯米冰棒一定要試看看!

7 42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一百七十二發~~~「蛋黃酥」

在台灣中秋節除了月餅之外,最常見的就是蛋黃酥了。相較於鳳梨酥,或許台灣人吃過的蛋黃酥還更多。
鹹蛋黃的鹹與豆沙餡的甜兩者完美交織是蛋黃酥最迷人的地方,來台灣旅遊千萬別錯過!

2 18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一百七十一發~~~「椒麻雞」

雖然名為泰式椒麻雞,但其實完全是台灣人發明的!
酥炸雞腿佐蒜末辣椒香菜,底下鋪著如日式炸豬排的高麗菜絲,再淋上檸檬汁,是台灣的泰國料理店絕對必備的菜色。

5 25

[重畫]《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十一發~~~「鹹酥雞」

台灣著名小吃,宵夜首選!你問10個台灣人宵夜想吃什麼,有9個都會回你鹹酥雞。九層塔是鹹酥雞的靈魂,以前鹹酥雞的辛香料都是白胡椒粉,現在也很流行蔥蒜。

26 109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一百六十八發~~~傳統年節糖果「三色糖」、「金元寶巧克力」、「生仁糖」

這些都是台灣當地在農曆新年時期,擺在客廳糖果盒招待客人及小朋友的常見點心,共通點是難吃。

67 396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一百六十七發~~~「蛤仔湯」、「蚵仔湯」

這兩者都是在台灣小吃店及麵店常見的湯品。
台式蛤仔湯與蚵仔湯的共通點就是不做過多調味,僅以薑絲去腥,頂多佐以蔥花九層塔提味,呈現蛤蜊與牡蠣的天然鮮美原味。

21 122

第一百六十六發~~~「繼光香香雞」

是帶進電影院絕對會被白眼的第一名,有著超濃郁獨特香味的自帶碎骨炸雞塊。
繼光香香雞是由於源自台中的繼光路。台中人不了解繼光香香雞為什麼在北部如此大受歡迎,南部人更是不解。堪稱台灣小吃界三大不解之謎之一。

13 103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一百六十四發~~~「小菜」

海帶、豆干,和滷蛋是台灣麵店以及小吃店最常見的定番三樣小菜,店家絕對都有提供。
雖然沒有正式統計過,但滷味可能才是最常見的台灣小吃!台式小菜推測也是由滷味發展而來。

18 53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一百六十發~~~「竹筒飯」

竹筒飯在原住民餐廳較為常見,主要食材為糯米,用粽葉包就是肉粽、用竹筒裝就是竹筒飯、用金屬筒裝就是筒仔米糕、都不裝就叫油飯。最近因為某動畫的關係影響到竹筒飯的銷量上升(並沒有)!

4 31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一百五十八發~~~「八方雲集」

八方雲集是由佐佐木news認證的台灣最好吃鍋貼:
https://t.co/5w3RDSF9p1
鍋貼跟水煎包一樣,都是與時間賽跑的食物,要趁它還會燙傷口腔與食道的時候吃最好吃!

16 78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一百五十七發~~~「觀世音披薩」

在台灣如果在電線杆上看到大慈大悲觀世音披薩字樣,代表附近店家有在販售以九層塔和米酒為主的素食披薩。有些地方也會添加蛋黃代表大日如來,蕃茄醬象徵阿彌陀佛佛光普照。

※反正沒有人看我就亂寫了

66 272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一百五十六發~~~「狀元糕」

台灣狀元糕是將糯米粉填入特製的木模中,鋪上花生粉或芝麻後現場炊蒸,最後再用棒子捅出來。現今已很少見,其稀有程度可以算是台灣保育類小吃,來台旅遊如果有幸遇到千萬別忘了品嘗看看!

3 18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一百五十發~~~「小黃瓜壽司」

原產地日本的寿司因應台灣不同的在地市場需求,當地的連鎖壽司業者會將小黃瓜壽司加上些許的海膽或鮭魚卵點綴,改稱之為「海膽壽司」及「鮭魚卵壽司」。
但請各位不用擔心,保證每一口依舊是滿滿的小黃瓜美味!

7 35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一百四十發~~~「夜市牛排」

夜市牛排的特色:
※使用秒速降溫的加熱鐵板。
※牛排沒有選熟度,給你什麼就是什麼。
※有黑胡椒醬或蘑菇醬能選,並且預先大量淋上。
※肉會蓋在麵上,所以要趕快先翻麵,否則麵會焦黑黏底。
※唯一期待的就是希望蛋黃沒破。

10 26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一百三十發~~~「烤番薯」

也叫「烤地瓜」,常見於街頭巷尾的攤車,現在在超商也能買到。
地瓜在西方入菜歷史久遠,老外會比較訝異為什麼地瓜在台灣只單獨烤來吃?
如今烤地瓜已成台灣特色傳統小吃,來台灣可以品嚐看看蜜地瓜或紅心地瓜!

5 11

《給外國人的台灣觀光飲食指南》系列:

第一百二十九發~~~「甘草芭樂」

芭樂是一種在台灣非常普遍的脆硬扎實爽朗型水果,夜市的水果攤會販售以甘草粉醃漬的芭樂,或是以梅粉調味,這兩者能讓原本甜度不高的芭樂變成可口的水果。
在台灣很多水果都會加梅粉調味,來台灣遊玩別忘了體驗看看!

4 16